首页 » 健康养生 » 『完本』此事难知—王好古
![『完本』此事难知—王好古](/pic/load.gif)
介绍:全书分上、下二卷、附录三部分,共载专题论述104篇。上卷主要论述脏腑、经络的生理、病理,六淫所犯,辨证要点,五经(缺厥阳经)证治有关问题,其中伤寒内容最多;下卷广泛涉及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,脉法、针灸等有关问题,常附图表以助述;“附录”主要为病证诊治法内容。全书主要围绕伤寒五经证的有关问题如“太阳六传”、“入阴者可下”、“妇人经病”等作了详细阐发,某些见解有独到之处。如认为气病在表,误用血药,无伤,为安血而益阴;反之血病在里,误用气药如白虎汤等,则有害,因易致泻肺而损阴。既强调治病求本,又主张分别病情采用不同治法,如提出初治之道,当宽猛相济,末治之道,又宜宽缓,三法各有主证、应用法。!
- 播放列表
- 内容介绍
- HTML5-MP3
无需安装插件,即可快速收听小说
倒序↓顺序↑
- 卷上:医之可法
- 或问手足……
- 经脉终始
- 日用
- 人肖天地
- 问脾胃寄于坤……
- 明经络之数有几
- 问三焦有几
- 问脏腑有几
- 伤寒之源
- 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
- 春伤于风,夏生飧泄
- 夏伤于暑,秋必痎疟
- 秋伤于湿,冬生咳嗽
- 问两感邪从何道而入
- 清气为荣
- 浊气为卫
- 其用在下胆胃膀胱大肠小肠
- 其用在上两目两耳鼻口舌
- 格则吐逆 九窍 五脏
- 关则不便 下窍 六腑
- 三阳气血多少
- 气血之体
- 辨表里中三证
- 辨阴阳二证
- 辨表伤阴阳二证
- 辨内外伤
- 辨伤寒言足经不言手经
- 六经传足经传手经则愈
- 太阳六传
- 太阳证(上)
- 太阳证(中)
- 太阳证(下)
- 阳明证(上)
- 阳明证(中)
- 阳明证(下)
- 少阳证(上)
- 少阳证(下)
- 太阴病上
- 太阴证(下)
- 少阴证(下)
- 少阴证(上)
- 卷下 前后虚实图
- 诸经皆言大则病进者何也
- 《难经》仲景合而为一
- 仲景叔和合而为一
- 表里所当汗下
- 仲景浮汗而沉下
- 《难经》沉汗而浮下
- 伤寒入里见标脉则死……
- 察色脉以定吉凶
- 弦有浮沉
- 针经
- 相合脉经
- 四正脉伤之图
- 脉当有神
- 治病必当求责
- 更有手足经或一经非本家病而自他经流入者亦当求责
- 治病必求其本
-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?精不足者补之以味
- 痛随利减
- 抑本
- 虚实
- 问两手寸关弦疾脾弱火胜木旺土亏金烁当作何治
- 六月大热之气反得大寒之病气难布息身凉脉迟二三至何以治之
- 《素问·咳论》一十一证各随脏腑汤液之图
- 《素问》五脏疟证汤液之图
- 治当顺时
- 《素问》六经疟候汤液之图
- 问《素问》《难经》《铜人》经络所病各异者如用针当从何法
- 问寒病服热药而寒不退,热病服寒药而热不退,其故何也
- 疾有自误
- 病有变怪(张仲景平脉法第二)
- 喘论(此论当以经言邪气盛则实断之)
- 桔梗枳壳汤
- 寻衣撮空何脏所主
- 三法五治论
- 一治各有五,五五二十五治,如火之属衰于戌,金之属衰于辰是也
- 面部形色之图
- 天元图
- 地元图
- 人元例
- 阴阳例
- 配合例
- 字母例
- 兄妹例(已上字母兄妹名曰四针象)
- 接经(手 足经同)
- 平经说象《七十九难》
- 拔源例
- 接经 补遗
- 天元图
- 地元图
- 大接经从阳引阴
- 大接经从阴引阳
- 治精滑久不愈(固真丸)
- 诸经头痛
- 治目(地芝丸定志地黄丸)
- 脾胃虚渴不止
- 腹胀便血内寒(朱砂丹)
- 脏腑实秘(麻仁丸)
- 胃虚而秘(厚朴汤)
- 内外诸疮所主方
- 三焦寒热用药图
- 大头痛论
- 有六经渴各随经药治之
- 治臁刃脚膝疮方
- 定痈疽地方
- 问三焦有几(血海异同)
- 许先生论关中梁宽甫证
- 论史副使病证
- 王太医圆明膏(全本完)
- 相关有声小说